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7/12/22 14:12:53
12月15日,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的“百萬莊論壇:機工傳媒與產業發展(2017)”在京舉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在論壇上表示,2017年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工程機械類產品增長明顯,10類工程機械主要產品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挖掘機同比增幅更是接近70%。他表示,排放標準升級、PPP項目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專項建設基金是拉動工程機械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機械工業仍然面臨著產能利用不高,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成本上升,創新進展緩慢等問題。此外,他透露,工信部正在組織制定《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實施方案》。
前10月挖掘機產量大增65.84%
論壇上,陳斌表示,機械工業主要產品以投資類為主,大約占到70%左右,上下游產業的投資增速直接影響到機械工業的發展。今年機械工業運行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工程機械類產品明顯增長,其中,1-10月挖掘機產量16.25萬臺,增長65.84%;裝載機11.27萬臺,增長27.52%。
“自2016年8月起,挖掘機、工業車輛等出現大幅增長,當月挖掘機銷量增長44.9%,叉車增長27.8%。今年1-10月,工程機械10種主要產品均保持大幅增長。”
陳斌表示,工程機械行業連續四年下滑,去年下半年筑底回暖,這里有設備使用更新周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以下四方面因素。
其一,排放標準升級,各地環境保護的壓力加大。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放標準國三實施,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主要非道路工程機械設備保有量在國0、國I排放的有236萬臺左右,市場實際保有量比以上統計要多。各地對于環保要求愈來愈高,老舊設備更新不可避免。
其二,PPP項目拉動。財政部PPP中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按照財政部相關要求審核納入項目庫的項目,全國入庫項目有13554個,總投資額達16.4萬億元,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兵團,19個行業領域。其中,截至6月末,在全國入庫項目中,已簽約落地的項目有2021個,投資額達到3.3萬億元。
其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陳斌表示,2017年1-10月份,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13103億元,同比增長19.6%(比上年凈增18175億元)
其四是專項建設基金的拉動。他表示,2015年9月份,國家提出促投資穩增長的十大舉措第一位的是“迅速投放專項建設基金”。據了解,2015年國家共投放四批計8000億專項建設基金,2016年兩批共投放10000億;累計投放約1.8萬億元。
陳斌介紹,專項建設基金的主要投資領域包括5大類共34個專項,5大類為棚戶區改造等民生改善工程、重大水利工程等三農建設、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等轉型升級項目。從2015年第一批的22個專項,到2016年第六批的34個專項,專項基金投資開展。
“在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減的情況下,未來工程機械行業將會保持穩定增長。”
工信部正制定《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實施方案》
陳斌表示,當前機械工業仍然面臨多重憂慮。首當其沖的就是主要用戶行業需求不足,產能利用不高。
他指出,由于傳統能源、原材料行業仍處于去產能狀態,相關的石油天然氣裝備、冶煉設備、發電設備、重型礦山機械等行業新建項目投資訂貨明顯不足。
今年1-10月,全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2219萬億元,同比減少8.5%。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977億元,同比減少17.2%,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全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4126億元,同比增長0.6%,增速回落27.9個百分點。
據其對機械工業70多家重點企業的問卷調查,51%的被調查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80%,其中有近20%的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主要集中在電工電器行業和石化通用設備等能源裝備制造行業。
具體看,在分析影響產能正常發揮的原因時,62%的企業提及了國內訂單不足、25.4%的企業提及了缺少崗位工人或技師、23.9%的企業提及了多種原因導致的排產調整。
其次,行業的經營成本大幅上升,企業負擔沉重。1-10月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0.4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7個百分點。
除了工資成本剛性上升、企業物流成本不斷增加之外,今年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也抬升了行業成本。
陳斌介紹,機械行業是鋼材等大宗原材料的消費企業,每年消費大約2億噸鋼材,同時也是電力、天然氣等能源的消費企業,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鋼材價格指數不斷攀升,煤炭價格也不斷上漲,造成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對明年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將產生影響。
此外,創新進展緩慢,轉型升級艱難也是困然行業的一大問題。
陳斌指出,有三大短板阻礙了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工業材料,工業控制系統和專用生產裝備、專用生產線和專用檢測系統。
“工信部等有關部門在積極推進‘智能制造’等專項,以此推動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發展。機械工業是“智能制造”的主力軍,三年將承擔46%項目的任務。”
據他透露,當前工信部正在組織制定《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實施方案》,短板裝備是指市場需求迫切、但國內生產達不到要求、長期依賴進口的專用生產設備、專用生產線及專用檢測系統。
他介紹,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將主要聚焦三類:一是保障《中國制造2025》中十大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所需的重大短板裝備,二是服務其他領域轉型升級、市場需求量大、長期依賴進口的重大短板裝備,三是涉及國防和經濟安全、國外限制進口的重大短板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