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20/9/28 15:05:12
市場上普遍認為工程機械屬于強周期性,其慣性思維源于2012-2015年的行業周期。
首先,回顧一下2012-2015年周期出現的兩個核心原因:
宏觀政策轉向。2008年底中國推出四萬億刺激政策,導致2009-2011年基建和工程機械的需求明顯提升,2012-2015年宏觀經濟明顯進入調整期,主機廠明顯感受到調控帶來的壓力。
需求透支。2010-2012年主機廠推出零首付和低首付銷售政策,大量的產品流向資質較差的客戶,透支了未來需求。這些資質較差的客戶不具備持續的還款能力,導致最終機子被主機廠和代理商拖回成為“二手機”“法務機”“拖機”,法務機的處理客觀上對2012-2015年的新機銷售產生了很大的擠出效應,造成了2012-2015年的新機銷售大幅下滑,而實際需求降幅要比新機銷量降幅要小很多。
其次,展望未來,2012-2015年幾乎沒有重現的可能性:
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日益復雜,國內宏觀政策不會全面收緊,局部調控是正常的。
三一等主機廠要求客戶的首付款比例持續保持在20%以上,甚至30%或者更高水平,具體視產品類別而定,目前這樣的首付款比例,過濾了非目標客戶,逾期率非常低,不會透支需求。
工程機械強周期定位是片面解讀??v觀日本工程機械以及全球龍頭工程機械企業發展史,會發現工程機械在早期發展階因與國內基建高度相關而具有一定周期性,但是隨著海外市場的開拓,機器代替人力的加速,以及龍頭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其周期性會被熨平,更加表現出成長性特征。
國內工程機械龍頭成長空間充足。國內龍頭工程機械企業未來成長空間充足,主要因為:①國內城市化率的提升空間充足,未來人口進一步聚集會帶動大量的基建需求,國內工程機械需求會持續增長;②人口老齡化以及對工程效率的追求會加速機器替代人力,拉動工程機械的需求;③中國工程機械得競爭力越來越強,而海外市場目前占比較低,未來海外市場將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