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21/7/14 17:48:46
2021年7月8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回顧了“十三五”期間行業發展,展望了“十四五”期間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經濟效益、研發成果、數字化智能化成果、綠色發展等多項指標進一步提升;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增長動力明顯提高;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市場結構更加合理均衡。“十三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質量處于歷史最好水平。
“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020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將達到7751億元,同比增長16%;挖掘機銷量達到32.7605萬臺,刷新歷史峰值;裝載機年銷量13.1176萬臺,逐步進入穩定狀態;壓路機銷量5.4176萬臺,達到近五年最高。由于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較大沖擊,2020年中國工程機械全球貿易量大幅度下降,出口近210億美元,比2019年下降13.6%。“十三五”期間,工程機械出口總額1260億美元,比“十二五”增長4.39%,其中出口累計1059億美元,增長13.4%,進口累計201億美元,下降26.45%。“十三五”收官之年,一批本土企業進入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前列,出口及外營業收入占比預計超過30%,海外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
“十三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產業布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協同程度和高端零部件自主化率皆明顯提升,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普及。與此同時,整個市場需求也發生結構性變化,市場需求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細分性、特種工程機械需求明顯增加,高端、高技術產品需求旺盛。
產品方面,涌現了一批具有輔助操作、無人駕駛、狀態管理、機群管理、安全防護、特種作業、遠程控制、故障診斷、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程機械,并廣泛投入實際應用。同時,高端工程機械和重大技術裝備——大型、超大型挖掘機,超大型起重機,高端樁工機械等,也實現了對進口產品的替代,并在施工工法和極端施工環境應用中得到驗證。此外,大型鏟土運輸機械、環保智能化混凝土瀝青攪拌設備、大載重量臂式升降作業平臺、大型成套路面施工及養護設備、大型多臂智能控制鑿巖臺車、超大型電動輪自卸車、長鋼臂架泵車、大型集裝箱正面吊等重大技術裝備等在研發、制造、工程應用、關鍵部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
全球工業革命4.0大潮下,中國工程機械正在成為弄潮兒。“十三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打造了人、機、物等要素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支撐了工程機械研發、制造、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協同作業、應急救援、維保服務、早期故障排除等各環節的高效運營。并積累了大規模設備狀態數據,為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和服務能力,推動行業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針對“十四五”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規劃”提出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及關鍵任務、重點突破技術與產業化創新工程、保障措施及相關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的第一個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舉措的貫徹落實,將為“十四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帶來更加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
《綱要》規劃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發展布局、城市鄉村建設和民生保障工程等,為未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把握中國市場巨大的機遇,“規劃”預測,202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將達到9000億元人民幣。同時“規劃”還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努力實現工程機械產業現代化;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努力實現工程機械產業高端化;全面推行綠色發展,構建工程機械綠色制造體系;加快互聯網+與工程機械產業的融合,推進行業數字化發展;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努力實現海外業務穩健增長;監督市場秩序,抵制不正當競爭,努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強化后市場管理,建立老舊工程機械退出機制等。
面對“十四五”新形勢和新要求,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繼續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行業將繼續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開啟又一輪高速增長。
文章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