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5/11/16 17:15:24
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虧損
過去幾年工程機械的繁榮除了市場本身的需求外,分期付款、按揭銷售、融資租賃等金融杠桿放大了消費端的購買力,但實際上這些銷售模式并沒有實現商品產權的徹底轉移,本質上增加了企業和社會的存量。
工業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體現在規模增大時,單位產值的成本下降。當規模下降時,費用的削減往往滯后于收入的下降速度。工程機械下行期也表現出明顯的費用比例上升的特征,其中財務費用上升最明顯,顯然,金融環境對工程機械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融資能力下降,同時體現在融資成本的上升。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眾所周知,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信息化使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日趨多樣化。工程機械這個典型行業在面對國內市場國際化競爭的殘酷局面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挑戰中要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以最快的上市速度,最好的質量,最低的成本,最優的服務,來滿足不同顧客的更便捷、更高端、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產品需求。
在這種形勢下,眾多企業及行業人士都認識到智能化是工程機械發展的一個趨勢,特別是在行業出現下滑后,提升產品的智能化似乎成為了企業產品研發的最高追求。到目前為止,不同的工程機械企業均將智能化付諸于生產實踐中,由此工程機械產品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真正要形成有競爭力的商品并推向市場,還需要再提升,尤其是要大力加強關鍵核心零部件的開發能力,中國制造業高端生產所需的零部件與產品依賴進口,國內生產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對高端的智能裝備需求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智能制造的發展。中國裝備制造產業要實現智能化制造及產品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一過程,正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走向新發展的必經之路。